英格兰vs美国球评:抱歉,南门又摸了一晚的鱼

来源:体育吧

昨夜之前,英格力什和阿美力卡在世界杯历史上交手过两次,每回都是幺蛾子横飞。

1950年,英格兰人碰上了一帮美国业余球员凑成的草台班子,结果小学教师巴尔用头球后蹭打破僵局,美国一球小胜。后方英媒对前线战报上的“0比1”感到难以置信,于是自作主张地把比分改成了“10比1”并广而告之。明明是翻车,却愣是给编成了血洗。

2010年,搞乌龙的从记者变成门将,格林用沾满黄油的双手表演了一出公鸡下蛋,当时《泰晤士报》甚至用“业余板球运动员”的描述来无情嘲讽。

好吧,坦诚说,这些或近或远的阴差阳错,都比今天凌晨从我生命里流逝走的那2小时要好玩得多。

相关战报:世界杯-英格兰机会寥寥0-0闷平美国 普利西奇中框

这场比赛究竟有多无聊?

首先,两队总共只完成了4脚射正,皮克福德和特纳回更衣室后恐怕都能帮组委会省一笔水费。

其次,斯特林、萨卡和贝林厄姆的射门尝试集体挂零,堪称英美外交史上的和平大使。

而且吧,根据数据网站SofaScore的统计,英格兰全场比赛没有完成任何一次符合定义的“防守反击”。4天前还能把伊朗队冲得七零八落的英格兰队,今天别说猛踩油门了,恐怕连手刹都懒得往下放。

从场面上来看,英格兰队很有我每天下班前30分钟两耳不闻窗外事、一心只摸圣贤鱼的风范。

要说球星效应,踢满全场的哈里-凯恩喜提全队最低分,这根英格兰队最仰仗的轴至少在昨夜并没转出多少名堂;

要说高位压迫,美国队的门将和中卫基本没碰上什么像样的缠斗,中卫持球-后腰中转-边卫接应这一套流程走下来,攻势基本都能烧过半场,而前场四人组里相对最积极的芒特,却花了更多时间证明自己当不了掌控过多球权的10号位;

要说边路开花,贝林和萨卡上半场时在肋部玩的传切配合姑且能算是最大亮点,但那头的斯特林和卢克-肖整晚都显得兴致阑珊,尤其是斯特林这种无射门无传中无威胁传球无过人尝试的四无青年,已经在大好年华活出了退休大爷的既视感;

至于曾经无数次拿来挽尊的定位球大法,也没在美国人面前整出多少花样,13脚定位球和3记角球悉数飞进了打着呵欠的嘴巴。

然后,看看防守属性大于进攻天赋的亨德森,当了整场球监的菲尔-福登,捂着没用的2个换人名额,以及最后阶段基本留守后场的卢克-肖和特里皮尔,再想想半场结束前被两度凿穿的德斯特防区,到了下半场却没见得受到多少持续关怀……索斯盖特分明是要告诉你,他压根没想撒疯也没想搏命——

“乖,都是自家人,咱就别下那狠手了。”

所以,接下来我打算用有限的篇幅轻吹一波美国队。

小组赛首轮,肯尼亚队,哦不,美国队的总跑动量傲视32强,贝哈尔特教练估计是要用跑出第12人的架势,来弥补缺少中场大师的天然短板。

在他的长跑小分队里,麦肯尼、亚当斯和穆萨的三中场组合耐力和火力两者兼备,机动性和侵略性一应俱全,退能回防替防线扛伤害,进能抢点给大英造险情,英格兰队的层层推进碰到他们的疯狂扫荡大多都偃旗息鼓。况且再瞧瞧这哥仨24岁、23岁和19岁的大好年纪,下个世界杯周期继续打怪升级、4年后回家门口闪耀世界的幻想可能已经写进美国球迷的日程里了。

所以,既然能顶得住赖斯和贝林这身价总和接近2亿的摇钱树组合,美国队自然才有底气大做文章。要么是德斯特猛攻右路频起传中,要么是普利西奇鬼魅内切直捣黄龙,美国人高举火把朝着两翼点燃战火,英格兰人也不得不忙着搞消防工作。

只可惜,尚欠火候的赖特全场只传了9脚球,争到了1次顶,小维阿没像小组赛首轮那样抓住对手卖出的破绽秀个跑位。锋线上这很大英味儿的一高一快,或者被拿来当头号板凳匪徒的阿隆森要是能趁早捅上三狮一刀……这比赛的观赏性,大概姑且可能或许差不离,会比现实高那么一丢丢吧?

只要记性不太差,你就应该能清楚,索斯盖特不是第一次指挥出顶多使了四成功力的争议场面了。

4年前的世界杯小组赛末轮,尽遣替补的三狮军团在头名争夺战中顺理成章地不敌比利时,再悠然自得地把自己送去了没有传统豪强镇守的下半区。去年的欧洲杯小组赛次轮,很多人YY中能搞出人命的英伦内战,同样踢得无聊至极。

为的是所谓的英美友谊也好,或者是对末轮轻松拿捏自家小弟有莫大自信也罢,有实力也有流量的顶级强队偏要三番五次地公然划水,实在会败坏掉大把的路人缘。就像赛后某位大英键盘侠的推特吐槽所说的那样,“让全国观看90分钟的索斯盖特的比赛,比我们所指责的卡塔尔的人权侵犯行为都要糟糕得多”——

南门呐,揣着12.6亿欧元的阵容却偏要当票房毒瘤,我有理由怀疑是花了2.5亿美元拍《阿凡达2》的卡梅隆,派你来给大伙先做个心理按摩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