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BA新劳资协议,利好谁?针对谁?

来源:体育吧
NBA新的劳资协议达成了,从目前的新闻报道看,有这样几个值得关注的内容:

1.增加了赛季中的锦标赛;

2.将参加赛季后评奖的资格限定为打了65场比赛以上;

3.对奢侈税球队使用迷你中产合同增加了限制;

4.中低工资球队在自由市场、交易市场上将获得更有利的机会;

5.提前续约工资涨幅从120%提升至140%;

6.双向合同名额从2个上升到3个。

按顺序,简单聊一聊。

锦标赛

关于锦标赛有这样几个要点:

最早11月开始,12月选出8支球队打单场淘汰赛。四强赛去中立场地比赛,地点可能是拉斯维加斯;

锦标赛成绩将计入常规赛。最后两支决赛球队将计83场比赛;

锦标赛冠军球队的球员和教练将获得额外奖金(每人50万美元)。

目前ESPN报道的信息还有一些不太明确的地方,最主要的是,锦标赛成绩计入常规赛的方式不清晰。从原文描述看,似乎是这个意思,假设勇士和太阳在锦标赛中有过交手,那么这场比赛就平替了两队之后的某场常规赛。问题就是,原文说,四强赛将在中立场地展开,如果四强赛也计入常规赛,那平替谁主场的比赛都不乐意。而最后决赛的两支球队算83场比赛也很奇怪,还不如直接说冠军球队加一个胜场。

只有一个条件成立才能解释清原文——常规赛从82场改为80场。这样所谓决赛球队算83场比赛,指的就是他们额外多打了3场球(8进4,半决赛,决赛)。那么,锦标赛成绩计入常规赛也就不是平替关系,而是额外+0,+1,+2或者+3胜场。

这个影响就很大了。

假如我的推断是对的,那么锦标赛的设置确实有点东西,考虑得比较全面:

首先,不额外增加负担。如果锦标赛把大家搞得很累,就很难得到球队的普遍支持。现在的规则设计是,(-2)+(0/1/2/3),基本没有增加负担;

第二,锦标赛的奖励相当可以。除了冠军球队每人50万奖金之外,还有胜场奖励。如果我的猜测是对的,那么这个胜场奖励完全是额外的,每多赢1场锦标赛多拿1个胜场,最多可以拿3场,对于争夺常规赛成绩有不小的帮助。当然了,80场这个事只是我的猜测,没有证实;

第三,锦标赛的时间选得不错。NBA每年的热度走势是这样的,10月中下旬开赛火热,进入11月份逐渐下行,到12月初的时候,开赛热情基本耗尽,一直要到圣诞大战才能掀起第二波热度。之后进入交易流言期,一直到2月初交易截止日来到中期高峰。之后进入新援观察期和全明星。全明星后,各支球队进入冲刺期,附加赛规则出现后,这波冲刺热度会一直到常规赛结束。这么看下来,11月和12月初确实是搞锦标赛不错的时段,刚好填补了一个热度低潮期。如果再往后,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,球队的负担也会加重。

我猜测,锦标赛会引起重视。它的奖励和时间点比较合适,大家会争取一下。锦标赛的单场淘汰机制也更刺激,偶然性大,球迷们应该喜欢看。并且,锦标赛可能带来一个隐藏的效果——对球队、球星、球迷胜负观产生影响。

NBA没有“常规赛冠军”的说法,常规赛+季后赛最后只有一个赢家,没有足球那种,你拿西甲,我拿欧冠,西甲欧冠都没拿到,那么今年国王杯含金量格外高的“精神胜利法”。NBA只有赢家和输家们的区别,是赢者全拿的环境,竞争赛道少。顶层球星虽然有MVP这样的个人奖项可以竞争,但从过往多年的经验看,种种因素决定了,球星竞争MVP只能在特定的年龄段(一般是生涯的第二份合同期间)。一旦过了这个阶段,很难、也不适合把注意力放在个人单项奖上面。

并且,NBA文化下,球星必须表现出看淡个人荣誉,看重团队荣誉。即使是一些处于竞争MVP当打之年的球星,明明很想要,却也必须摆出一副为了争冠,不在乎MVP的样子。

换句话说,“唯总冠军论”的气氛下,NBA是一个价值标准非常单一的环境,球星和球迷语境下,不是冠军就什么都不是。这种观念其实是顶层竞争越来越“卷”的思想根源。

当今NBA,顶层竞争已经到了把所有BUFF叠满,找到了版本最优解

通过摆烂、出售有价值的老将、吃垃圾合同,积攒优质年轻合同、选秀权;

在正确的年份让手中大合同到期,获得大量空间,从自由市场获得空降巨星;

用手中其他合同,搭配若干选秀权、年轻人,追求另一个巨星;

透支未来选秀权,获得优质即战力拼图;

每年使用中产合同从自由市场补强;

以大城市球队雄厚的营收承受巨额奢侈税。

前面掏3年,后面掏5~7年,集中精力搏争冠窗口期。这是最近几年,大城市球队的普遍思路。

联盟当然不喜欢大家都这么玩。当然,也不会都这么玩,小球会玩不起这个,但在这种竞争环境下,平稳经营的小球会确实很难尝到赢家的滋味。

我猜测,NBA搞锦标赛的初衷只是为了拉高常规赛阶段的竞争氛围,增加看点和热度,没有想这么深。但若想稍微改变一下联盟里“不是冠军就是狗”的氛围,让那些普通球会、普通球星,也有机会染指“冠军”,就需要增加竞争赛道,让大家都有赢的机会,而锦标赛这种偶然性更大的单场淘汰赛显然是合适的。

稍微扯远了。不过劳资协议调整的方向,体现的精神的确是限制顶层竞争力,给中小球会机会,这点在后面的部分也能看出来。

评奖资格

65场限制这件事,对老球星的影响不大。就算不搞轮休,库里、杜兰特、詹姆斯,这哥仨一个赛季也打不了65场。

这条针对的主要是当打之年玩轮休的球星。

那为什么当打之年的球星要玩轮休?

真的是身体不允许?

“不是冠军就是狗”的胜负观是根本原因。球星们只以这个“最高价值”为目标做计划。

限制奢侈税球队使用迷你中产

具体的限制标准是,超出奢侈税线以上1750万的球队不能用迷你中产合同(用了之后,回过头也不能超过这条线)。原文给出的例子是,按照这个标准,勇士去年夏天拿不到迪温琴佐,快船拿不到沃尔,雄鹿拿不到英格尔斯,凯尔特人拿不到加里纳利。这4个球员,迪温琴佐起到的作用最大,看起来这条似乎是针对勇士。

其实不然。冠军季,勇士引入的几张重要拼图,波特、佩顿、别利察,拿的都是底薪。勇士其实没有那么依赖迷你中产合同,迪温琴佐反而是特例。

勇士的经营思路,更接近“很有钱的小球会”的评价,靠选秀拿到主体,靠交易和自由市场修补边角。目前勇士的核心阵容,库里、汤普森、追梦、卢尼、普尔、库明加均来自选秀,佩顿二进宫是拿自家榜眼换来的,“自研”成分很高,管理层对“增量”的预期主要在年轻人。

换句话说,勇士不是“梭哈”球队。限制使用迷你中产这条,主要针对的是高奢侈税的梭哈球队,因为“梭哈”球队选秀权少,年轻人少,迷你中产就成了补强最稳定的手段(虽然大多没用好)。

这条还有一个隐藏影响。各队管理层有时候会拆中产合同的一部分去签二轮秀,有了这个限制,高额奢侈税球队签二轮秀的灵活性就降低了。比如,勇士签罗林斯就不会是现在的方式(给不了3年合同)。

中低工资球队市场运作利好

目前不清楚具体条款,原文给出的是使用交易特例方面的利好。可以肯定的是,这是一条帮扶小球会的条款。

提前续约工资涨幅提升

主要针对的是杰伦布朗、萨博尼斯这类,新秀合同后的那份合同签低了的。他们在这份合同期间成长超出预期,成为了真正的顶薪球星,这使得主队基于原来那份合同只涨120%,无法给出匹配身价的钱,也就无法完成提前续约,增加了球星出走风险。

联盟还是希望球队留住自家球星。虽然因此出台的规则往往适得其反。

双向合同名额提升

这条给了联盟边缘人更多机会,也让工资爆炸的球队有了更多的选择。没啥说的,科尔狂喜。

总的来说,新劳资协议体现的精神是限制顶层球队,帮扶中下层球队,提升NBA常规赛竞争强度,改变顶层球星眼中只有总冠军,以及顶层球队“内卷化”竞争的现状。

但愿有点用吧。